第(3/3)页 如此来说,布哈拉城中,便最多只有察哈尔本部三万与希瓦降兵两万。察哈尔本部三万因获得部分火器,实力大致应与博硕克图七河部五万骑兵相仿,而我军李如梅部一万辽东具装火枪骑兵之战力则远胜希瓦人那两万残兵。故若我军以雷霆之势直奔布哈拉,布日哈图必不敢轻举妄动——” 他手指重重叩在舆图上:“阁老您想,布日哈图占据布哈拉本就是鸠占鹊巢,他若出城野战,难道敢不留本部精锐镇守城中?可察哈尔本部最多只有三万在此,该留下多少人守城呢?假使其留下一万本部守城,那么能带出城外与我决战的便只剩四万——察哈尔本部与希瓦降兵各占一半。 以布日哈图之多疑,他能相信这些希瓦降兵不会趁机反叛,或者临阵倒戈么?末将曾被元辅再三告知,说布日哈图精熟我汉人兵书战史,那想必他定然知道高仙芝怛罗斯之败缘起何故……他就不怕这些希瓦降兵也来一出葛逻禄部旧事? 阁老或许还想问,若布日哈图留下一万希瓦降兵守城,或者将两万降兵都都留下守城,事情又该如何?末将以为不妨。 且不说即便布日哈图亲率察哈尔三万本部精锐与我六万联军骑兵正面一战,依旧是我军赢面更大。只说其一旦离城,城中降卒便必生异心。届时我军只需散布‘破城后只诛残元首恶’的流言,甚至干脆宣布只要希瓦降兵弃暗投明,我大明便愿意帮希瓦人复国……如此一来,布哈拉城顷刻便要倒戈。这等风险,布日哈图赌不起!” 这次不等于慎行再问,一旁的宋应昌已经微微颔首,微笑道:“不错,不仅如此,且我军围城之态,重在威慑。只要布日哈图不敢出城浪战,则可让李如梅部具装骑兵列阵城下,日夜擂鼓扬尘,射箭书以邀战,再辅七河骑兵远近奔驰,必使其疑神疑鬼。待塔什干、撒马尔罕相继告破,布日哈图便成困兽,军心自溃。” “正是此理!”刘綎从怀中掏出份密报,“末将回京之前有细作传讯,布日哈图已与波斯密约,以贡马换取波斯许其立足河中,而波斯因与奥斯曼多次大战,确实也无力北顾,因此勉强达成和平。” 他顿了顿,压低嗓音:“但昨日元辅告知末将,波斯已经收到极西之地那位什么教宗之邀,正在考虑与我大明联合,一同对付奥斯曼……这样一来,他们本该与我大明一道对付布日哈图才是,可如今波斯按兵不动,也不曾与我安西联络,只怕是意在借我大明之手除去布日哈图,待战事明朗再出兵北伐,好趁我天兵东风坐收渔利。” 高务实闻言冷笑:“波斯人自古好算计,往往见小利而忘义,干大事而惜身。”他轻轻拍了拍面前的西域舆图,淡淡地道:“既要借我刀兵,便该拿出诚意。传令安西总督李廷机,让他派人联系波斯人,我军夺取撒马尔罕之后会允许波斯北上铁门关,至撒马尔罕贸易,但前提是他们必须出兵配合我军包围布哈拉。” 王庭撰沉吟道:“元辅这是要让波斯人明白,我大明不是帖木儿后裔那般任人摆布。只是,允许波斯贸易虽然也有利于安西繁荣,但也恐让波斯对河中心生觊觎……” “这你就多虑了。”高务实摇了摇头,“只要奥斯曼尚未衰落,波斯便只能将目光投向西方,而对于我大明之安西,他们就算再如何垂涎三尺,也只能强装友好,甚至还要担心我大明对它别有所图呢。” —— 感谢书友“初次登录”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doni”、“o尚书令”、“云覆月雨”、“罗伯特基里曼”、“书友20190605084815175”的月票支持,谢谢! PS:看到前面有留言问蒸汽机怎么忽然就出来了,其实并不突然,前文中至少有两三次提到“蒸汽机已有原型机,但是并不经济,仍在继续研究”,而这一次出场的蒸汽机也不是用在火车上的那种,而是抽水用的,一般用于矿区抽水——这也确实是历史上蒸汽机早期的一种重要应用方式。 另外我还看到两位书友讨论是否应该大力推广火车,呃……从蒸汽机发展的阶段来看,高务实暂时应该还看不到。我此前倒是写过另一件事不知道二位是否记得,就是从京师到开平修了一条“马拉铁路”用于运输开平的工业制品,这其实算是为“铁路”打基础。本质上来说,高务实还是比较注重一步步来的,开挂的当然有,但往往是思维方式,而不是科技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