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若为安逸故-《大明逆子》


    第(1/3)页

    不愧为戚家军的后代,当年血战大凌河,一战下来浙兵损失殆尽。剩下的,只有二十一人。

    戚元正就是其中之一,他本不姓戚,他是个大明将士遗孤。

    当年戚金带兵之时在路上遇到饿晕过去的他,戚金救了年仅十三岁的戚元正。

    从此,戚元正开启了他的从军生涯,跟着戚金南征北战。戚金给他起名叫元正,意思是让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大凌河,戚金的浙兵几乎全军覆没。当时年仅十五岁的戚元正,被戚家军拼死保护了出来。

    作为戚家军最小的成员,将士们不忍让他就此战死。一路上,他们拼死护送。以至于后金兵开始以为,戚元正是某个重要将领。

    殊不知,这些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戚家军,他们只是想让大明留下最后的戚家军骨血。

    就这样,戚元正在九死一生中活了下来。他一闭眼,就是大凌河一战中,那些拼死保护自己的同袍。

    这也是的戚元正对建奴恨之入骨,他继续留在了辽东,重新组织起来这支不到三百人的戚家军。

    此时戚元正手里的这支戚家军,已经和传统意义上的浙兵没有多大关系了。

    这支戚家军,都是一群敢死之士。戚元正说动洪承畴,自辽东各营中选拔不怕死的猛士。

    其中,许多人都是战争遗孤。他们对建奴恨之入骨,是建奴的入侵使得他们家破人亡。

    于是,这帮身负国恨家仇的猛士,加入了戚元正的队伍。

    整个辽东都知道,怕死的人不配进戚家军。从整个辽东数万将士选出来的不足三百人,他们一头扎进了海棠山。

    洪承畴看到的,就是海棠山这里的战略意义。若是有一支明军驻扎海棠山,清兵再攻打锦州的时候就会如鲠在喉。

    海棠山的明军可以不断滋扰清兵的后勤辎重,尤其是关乎大军的粮草。一旦粮草被劫或被烧,围困锦州计划就会泡汤。

    临行之前,洪承畴就找过戚元正谈话:“此次海棠山之行凶险万分,你们确定还要去么?”

    戚元正目光坚毅:“末将只要一闭眼,眼前全是尸山血海,还有昔日同袍的音容笑貌。还有,就是血海深仇!总督大人,末将手下的将士,他们的家人皆死于建奴之手。我们这一去,就没打算活着回来。我们只是想让建奴知道,大明,铁骨犹在,山河犹在。”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