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围魏救赵-《大明逆子》


    第(3/3)页

    围魏救赵的风险太大,但是收益极高。袁崇焕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再者说了,当时年轻的崇祯皇帝也没有这个远见。

    历史功过难评说,有的时候朱慈烺觉得袁崇焕死的确实有点冤。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己的老爹崇祯皇帝的性格所至。

    为什么这么说,朱慈烺查过档案,当时袁崇焕驰援北京城。崇祯最大的错误就是拒绝袁崇焕入城,这就造成了皇帝在内,军队在外的局面。

    而史书上记载,袁崇焕身上被射得跟刺猬一样,要不是身上穿着坚实的盔甲,以及手下的拼死相救,人怕是早没了。书生出身的袁崇焕,跟如狼似虎的清军是打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当然,袁崇焕在辽东的能力也确实差强人意这是一部分原因。千不该万不该,袁崇焕不该弄死毛文龙。己巳之变之前,每次黄台吉南下的时候,毛文龙就曾经趁盛京防卫空虚,发动突袭,大量杀伤清军。黄台吉宁远久攻不下,后方又被人偷袭,只能撤军回援。这是朱慈烺看到兵部档案,关于之前宁远之战的记载。

    那时候的崇祯太过年轻,群臣都是一群昏庸糊涂的王八蛋。朝廷发边关辽饷来显示自己的皇恩浩荡,他们觉得辽东将士就该上战场拼命。

    却没有人去想,当时的军饷标准实在太低,将士们根本难以养家糊口,这样打仗的时候就没有人愿意为朝廷效死。

    打打不堪一击的流寇这种顺风仗还可以,遇到满清骑兵这种强敌,谁也不愿意豁出拼命,战死的抚恤金极少,逃跑或投降几乎成了普遍现象。

    当时熊廷弼说:如果一营两营要逃,尚可以严正军法。若是人人要逃,营营要逃,那当如何?“辽左发难,各城望风崩溃”,非城不坚、兵不众,而是因为众心溃散!

    当年的袁崇焕没有能围魏救赵,因为他没有这个条件。如今朱慈烺围魏救赵,他可是条件充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