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六章 改革-《大明逆子》
第(2/3)页
可是,历史上这些变法都是褒贬不一。比如说商鞅变法,执行严酷。商鞅严格执法、滥用酷刑的行为招致普遍的怨恨,《旧唐书》甚至将商鞅称为酷吏。
而王安石变法更是遭人诟病,王安石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等等。
至于张居正,一条鞭法虽然有利于增加税收,但是也使得当时的老百姓苦不堪言,有的甚至不得不卖地、卖儿女才能筹够税收的银子。张居正改革最大的失败,就是没能解决藩王和土地兼并的问题。
别说是这些历史上的变法人物,就算是朱慈烺自己,想要解决藩王和土地兼并的问题,他也难以做到。
如果没有流寇作乱,朱慈烺想改革大明王朝的弊政,不是说不可能。至少短时间不行,很可能会最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这种缓慢的过程,最终才能使得改革成功。
问题是有了流寇作乱,李自成和张献忠在中原大地四处烧杀抢掠。他们抢劫大户,靠着吃大户壮大自己。
这就无形中,重新洗牌了贫富阶层。这样,就给朝廷的改革带来了便利。只要官兵能够打败流寇,接下来的改革任务就简单的多了。
即便是改革触动了那些大地主的利益,总比被流寇打过来将这些大地主们杀光要强。
所以说,即便是崇祯改革,实行安置流民,均分土地的政策。更是严禁大地主兼并土地,严格限制了土地兼并政策。使得土地国有化,百姓们只有种植经营权而没有买卖权。
这样最大限度的防止了土地的兼并政策,虽然那些大地主们依旧抵触。可是,总比乱成一锅粥后被流寇挨个杀了强。
至少在安置流民,均分土地这方面的政策上,地方官府不敢作弊。这也是为什么,雄县会出现登记在册的人口达到了二十三万六千八百人,缴纳赋税的仅有五万零六人的原因了。
一个有着二十多万人口的大县,竟然有十八万多人是不需要缴纳赋税的。这其中,不能说明问题么。
到最后的结果就是,穷人愈穷,富人愈富。单拿一个雄县来举例,这五万缴纳赋税的百姓,要承担着全县二十三万六千八百人的赋税总和。
第(2/3)页